润滑剂选用的一般原则

润滑剂选用的一般原则

润滑剂选用的一般原则分页导航
本页导航 广告链接

润滑剂选用的一般原则

润滑剂选用的一般原则

润滑剂选用的一般原则

润滑剂的选择,首先必须满足减少摩擦副相对运动表面间摩擦阻力和能源消耗、降低表面磨损的要求;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设备正常运转,同时解决冷却、污染和腐蚀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最好的润滑剂应当是在满足摩擦副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润滑系统简单,容易维护,资源容易取得,价格最便宜。具体选择时,根据机械设备系统的技术功能、周围环境和使用工况如载荷(或压力)、速度和工作温度(包括由摩擦所引起的温升)、工作时间以及摩擦因数、磨损率、振动数据等选用合适的润滑剂。润滑剂选用的一般原则见下表。

润滑剂选用的一般原则

考 虑 因 素

     

运动速度

两摩擦面相对运动速度愈高,其形成油楔的作用也愈强,故在高速的运动副上采用低黏度润滑油和锥入度较大(较软)的润滑脂;反之,应采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和锥入度较小的润滑脂

载荷大小

运动副的载荷或压强愈大,愈应选用黏度大或油性好的润滑油;反之,载荷愈小,选用润滑油的黏度应愈小

各种润滑油均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在低速、重载荷的运动副上,首先考虑润滑油的允许承载能力。在边界润滑的重载荷运动副上,应考虑润滑油的极压性能

运动情况

冲击振动载荷将形成瞬时极大的压强,而往复与间歇运动对油膜的形成不利,故均应采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有时宁可采用润滑脂(锥入度较小)或固体润滑剂,以保证可靠的润滑

温度

环境温度低时,运动副应采用黏度较小、凝点低的润滑油和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反之,则采用黏度较大、闪点较高、油性好以及氧化安定性强的润滑油和滴点较高的润滑脂。温度升降变化大的,应选用黏温性能较好(即黏度变化比较小)的润滑油

潮湿条件

在潮湿的工作环境,或者与水接触较多的工作条件下,一般润滑油容易变质或被水冲走,应选用抗乳化能力较强和油性、防锈蚀性能较好的润滑剂。润滑脂(特别钙基、锂基、钡基等)有较强的抗水能力,宜用于潮湿的条件。但不能选用钠基脂

尘屑较多地方

密封有一定困难的场合,采用润滑脂可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防止尘屑的侵入。在系统密封较好的场合,可采用带有过滤装置的集中循环润滑方法。在化学气体比较严重的地方,最好采用有耐蚀性能的润滑油

间隙

间隙愈小,润滑油的黏度应愈低,因低黏度润滑油的流动和楔入能力强,能迅速进入间歇小的摩擦副起润滑作用

加工精度

表面粗糙,要求使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或锥入度较小的润滑脂;反之,应选用黏度较小的润滑油或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

表面位置

在垂直导轨、丝杠上以及外露齿轮、链条、钢丝绳润滑油容易流失,应选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立式轴承宜选用润滑脂,这样可以减少流失,保证润滑

润滑装置的特点

在循环润滑系统以及油芯或毛毡滴油系统,要求润滑油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采用黏度较小的润滑油。对于循环润滑系统,还要求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较高、机械杂质要少,以保证系统长期的清洁

在集中润滑系统中采用的润滑脂,其锥入度应该大些,便于输送

在飞溅及油雾润滑系统中,为减轻润滑油的氧化作用,应选用有抗氧化添加剂的润滑油

对人工间歇加油的装置,则应采用黏度大一些的润滑油,以免迅速流失

工作条件 润滑剂的选用
载荷 载荷大或冲击负荷较大,适于选用粘度较高,或极压性能好的润滑油,锥入度较小或极压性能好的润滑脂或固体润滑剂
载荷小,适于选用粘度较小的润滑油或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
速度 速度高,适于选用粘度较小的润滑油或锥入度较大的润滑脂或固体润滑剂
速度低,适于选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或锥入度较小的润滑脂
温度 高温条件下,适于选用粘度较大、闪点较高、油性好以及氧化安定性好的润滑油,或选用氧化安定性好,滴点较高的润滑脂或固体润滑剂
低温条件下,适于选用粘度较小、凝点低的润滑油,或低温性能好的润滑脂
环境 在潮湿或与水接触较多的工作条件下,适于选用抗乳化能力强和油性、防渗性较好的润滑油、脂
在强辐照和放射线条件下,在人不便于接近的场合、有腐蚀的环境中,或超高真空条件下,适于选用固体润滑剂
工作位置 在润滑油容易流失的工作表面上,适于选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或稠度大的润滑脂,或固体润滑剂
表面精度 工作表面粗糙,适于选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或锥入度较小的润滑脂。反之,适于选用粘度较小,或锥入度较大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润滑方式 在循环润滑系统中,要求换油期长,易散热,适于选用粘度小,氧化安定性好、抗泡沫性能好的润滑油
在集中干油润滑系统中,适于选用锥入度大的润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