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处理
环氧胶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后的剪切强度
环氧胶经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剪切强度 MPa |
||||
---|---|---|---|---|
被 粘 物 |
处 理 方 法 |
|||
溶剂除油 |
蒸汽脱油 |
喷 砂 |
化学浸蚀 |
|
铝 |
3 |
5.9 |
12.3 |
19.4 |
钢 |
20.3 |
20.4 |
29.6 |
31.6 |
铜 |
— |
12.5 |
— |
16.3 |
表面处理步骤
表面处理步骤 |
|
---|---|
金 属 材 料 |
非 金 属 材 料 |
1.除油 (1)有机溶剂除油 如汽油、丙酮、甲苯、三氟三氯乙烷。溶解力强、沸点低、但去油污能力较差,有时需反复多次,用丙酮需擦洗三次以上 (2)碱洗除油 无毒、不燃,较为经济 (3)电解除油 效率高,除油效果好 (4)超声波除油 常用于小型精密工作 2.除锈 (1)机械除锈 手工除锈——简便易行,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用于粘接强度不高的工件 电动工具除锈——效率高,除锈效果好 喷砂除锈(干法、湿法)——干法喷砂粉尘大,操作人员易得矽肺病;湿法喷砂消除粉尘,表面质量好,但效率比干法喷砂低,冬季不易露天操作 (2)化学除锈 化学浸蚀——黑色金属用酸浸蚀,铝及铝合金用氢氧化钠浸蚀 电化学浸蚀(阴极法、阳极法)——浸蚀速度快,酸液消耗少,但需耗电,表面不规整工件浸蚀效果差。阴极法使金属基本不受浸蚀、不改变零件几何尺寸,易引起氢脆。阳极法则相反 3.化学活化处理 金属材料经除油、除锈后能满足一般粘接要求。但要进一步提高粘接强度,还需要进行化学活化处理,使工件表面呈现高表面能状态 4.用水滴法检验表面处理质量 用蒸馏水滴在被处理金属表面,若呈连续水膜,说明表面洁净;若呈不连接珠状,说明表面仍有非极性物质,需继续处理。被粘材料若停放超过8h需重新处理 |
1.机械处理 除去油污,还要除去高分子材料表面残存的脱模剂、增塑剂和硫化剂。对于极性塑料,用砂纸打磨较好 2.物理处理 效率高,效果好,耗材少,但处理设备造价高,适用于非极性高分子材料 火焰处理——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得到含碳的极性表面,适用于粘接聚乙烯、聚丙烯 电晕放电处理——使表面产生极性膜,适用于粘接聚烯烃薄膜 接触放电处理——耗电少,处理均匀 等离子处理——适用范围广,可以处理几乎所有高分子材料,效果显著。如聚丙烯、尼龙、聚苯乙烯采用环氧树脂粘接,强度可达20MPa、聚四氟乙烯达5MPa,但设备造价高 3.化学处理 用酸、强氧化剂除去工件表面油污,并生成含碳等极性物质以利于粘接 4.辐射接枝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醋酸乙烯等极性单体处理聚乙烯、聚丙烯、氟塑料等非极性材料,改善表面性质,效果显著,但费用高 5.溶剂处理 用甲苯、丙酮、氯仿等对聚烯烃材料进行溶胀处理,提高粘接强度,方法简便,但效果不太理想 |
注:高分子材料介电常数一般在3.6以上的为极性材料;在2.8~3.6之间的为弱极性材料,在2.8以下的为非极性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