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液污染度等级标准
GB/T14039-2002《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法》
GB/T 14039—2002《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法》 |
||||||||||||||||||||||||||||||||||||||||||||||||||||||||||||||||||||||||||||||||||||||||||||||||||||||||||||
---|---|---|---|---|---|---|---|---|---|---|---|---|---|---|---|---|---|---|---|---|---|---|---|---|---|---|---|---|---|---|---|---|---|---|---|---|---|---|---|---|---|---|---|---|---|---|---|---|---|---|---|---|---|---|---|---|---|---|---|---|---|---|---|---|---|---|---|---|---|---|---|---|---|---|---|---|---|---|---|---|---|---|---|---|---|---|---|---|---|---|---|---|---|---|---|---|---|---|---|---|---|---|---|---|---|---|---|---|
GB/T 14039—2002国家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4406—1999。GB/T 14039—2002代替GB/T 14039—1993 |
||||||||||||||||||||||||||||||||||||||||||||||||||||||||||||||||||||||||||||||||||||||||||||||||||||||||||||
GB/T 14039—2002国家标准(摘录) |
||||||||||||||||||||||||||||||||||||||||||||||||||||||||||||||||||||||||||||||||||||||||||||||||||||||||||||
项目 |
内容 |
|||||||||||||||||||||||||||||||||||||||||||||||||||||||||||||||||||||||||||||||||||||||||||||||||||||||||||
引用标准 |
GB/T 18854—2002液压传动—液体自动颗粒计数器的校准(ISO 11171∶1999,MOD) ISO 4407∶1991液压传动—油液污染—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颗粒污染 ISO 11500∶1997液压传动—利用遮光原理自动计数测定颗粒污染 |
|||||||||||||||||||||||||||||||||||||||||||||||||||||||||||||||||||||||||||||||||||||||||||||||||||||||||||
代号说明 |
代号的目的,是通过将单位体积油液中的颗粒数转换成较宽范围的等级或代码,以简化颗粒计数数据的报告形式。油液的污染等级代号由代码组成。代码每增加一级,颗粒数一般增加一倍 按照GB/T 14093—1993的原代号,液压污染等级用≥5μm和≥15μm两个尺寸范围的颗粒浓度代码表示。但是,考虑到光学自动颗粒计数器采用不同的校准标准,所以在本标准中已将以上颗粒尺寸作了改变。改后的报告尺寸为≥4μm(c),≥6μm(c)和≥14μm(c),后两个尺寸相当于采用ISO 4402∶1991自动颗粒计数器校准方法所得到的5μm和15μm的颗粒尺寸。ISO 4402∶1991已被ISO 11171∶1999所代替。μm(c)的意思是指按照GB/T 18854—2002校准的自动颗粒计数器测量的颗粒尺寸 按ISO 4407∶1991用光学显微镜测得的颗粒大小是颗粒的最大尺寸,而自动颗粒计数器测得的尺寸是由颗粒的投影面积换算而来的等效尺寸,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与采用显微镜法测得的值是不同的。用光学显微镜测量时报告的颗粒尺寸(≥5μm和≥15μm)与GB/T 14039—1993规定的相同 注意:颗粒计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取样方法、位置、颗粒计数的准确性以及取样容器及其清洁度等。在取样时要特别小心,以确保所取得的液样能够代表整个系统中的循环油液 |
|||||||||||||||||||||||||||||||||||||||||||||||||||||||||||||||||||||||||||||||||||||||||||||||||||||||||||
代号组成 |
使用自动颗粒计数器计数所报告的污染等级代号,由三个代码组成,该代码可分辨如下的颗粒尺寸及其分布: 第一个代码代表每毫升油液中颗粒尺寸≥4μm(c)的颗粒数 第二个代码代表每毫升油液中颗粒尺寸≥6μm(c)的颗粒数 第三个代码代表每毫升油液中颗粒尺寸≥14μm(c)的颗粒数 用显微镜计数所报告的污染等级代号,由5μm和15μm两个尺寸的代码组成 |
|||||||||||||||||||||||||||||||||||||||||||||||||||||||||||||||||||||||||||||||||||||||||||||||||||||||||||
代码的确定 |
代码是根据每毫升液样中的颗粒数确定的,见下表 正如下表所给出的,每毫升液样中颗粒数的上、下限之间,采用了通常为2的等比级差,使代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并且保证每一等级都有意义
注:代码小于8时,重复性受液样中所测得的实际颗粒数的影响。原始计数值应大于20个颗粒,如果不可 能,则参考下述内容(3) |
|||||||||||||||||||||||||||||||||||||||||||||||||||||||||||||||||||||||||||||||||||||||||||||||||||||||||||
用自动颗粒计数器计数的代号确定 |
(1)应使用按照GB/T 18854—2002规定的方法校准过的自动颗粒计数器,按照ISO 11500或其他公认的方法来进行颗粒计数 第一个代码按≥4μm(c)的颗粒数来确定 第二个代码按≥6μm(c)的颗粒数来确定 第三个代码按≥14μm(c)的颗粒数来确定 这三个代码应按次序书写,相互间用一条斜线分隔 例如:代号22/18/13表示,其中第一个代码22表示在每毫升油液中≥4μm(c)的颗粒数在大于20000到40000之间(包括40000在内);第2个代码18表示≥6μm(c)的颗粒数在大于1300到2500之间(包括2500在内);第3个代码13表示≥14μm(c)的颗粒数在大于40到80之间(包括80在内) (2)在应用时,可用“*”(表示颗粒数太多而无法计数)或“-”(表示不需要计数)两个符号来报告代码 例1:*/19/14,表示油液中≥4μm(c)的颗粒数太多而无法计数 例2:-/19/14,表示油液中≥4μm(c)的颗粒数不需要计数 (3)当其中一个尺寸范围的原始颗粒计数值小于20时,该尺寸范围的代码前应标注≥符号 例如:代号14/12/≥7表示,在每毫升油液中,≥4μm(c)的颗粒数在大于80到160之间(包括160在内);≥6μm(c)的颗粒数在大于20到40之间(包括40在内);第三个代码≥7表示,每毫升油液中≥14μm(c)的颗粒数在大于0.64到1.3之间(包括1.3在内),但计数值小于20。这时,统计的可信度降低。由于可信度较低,14μm(c)部分的代码实际上可能高于7,即表示每毫升油液中的颗粒数可能大于1.3个 |
|||||||||||||||||||||||||||||||||||||||||||||||||||||||||||||||||||||||||||||||||||||||||||||||||||||||||||
用显微镜计数的代号确定 |
应按照ISO 4407进行计数 第一个代码按≥5μm的颗粒数来确定 第二个代码按≥15μm的颗粒数来确定 为了与用自动颗粒计数器所得的数据报告相一致,代号应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符号“-”表示 例如:-/18/13 |
|||||||||||||||||||||||||||||||||||||||||||||||||||||||||||||||||||||||||||||||||||||||||||||||||||||||||||
附录A(规范性的附录)代号的图示法 |
在用自动颗粒计数器分析确定污染等级时,根据≥4μm(c)的总颗粒数确定第一个代码,根据≥6μm(c)的总颗粒数确定第二个代码,根据≥14μm(c)的总颗粒数确定第三个代码,然后将这三个代码依次书写,并用斜线分隔。例如:参见下图的22/18/13。在用显微镜进行分析时,用符号“-”替代第一个代码,并根据5μm和15μm的颗粒数分别确定第二个和第三个代码 允许内插,但不允许外推 注:采用自动颗粒计数器法,列出在4μm(c)、6μm(c)和14μm(c)的等级代码 采用显微镜计数法,列出在5μm和15μm的等级代码 |
|
PALL污染度等级代号
PALL污染度等级代号 |
|
---|---|
代号的图示法 |
等级代号说明 |
|
NAS1638污染度等级标准
NAS 1638污染度等级标准 |
||||||||||||||||||
---|---|---|---|---|---|---|---|---|---|---|---|---|---|---|---|---|---|---|
NAS 1638污染度等级由美国国家宇航学会在1964年提出。它扩充了SAE 749D等级的范围,将污染度等级扩展到14个等级。NAS 1638等级标准目前在美国和世界各国仍得到广泛应用。从表中可以看出相邻两等级颗粒浓度的递增比位。因此,当油液污染度超过表中12级,可用外推法确定更高的污染等级。英国流体动力研究协会(BHRA)按照NAS 1638将最高污染度等级扩展到16级 |
||||||||||||||||||
项目 |
内容 |
|||||||||||||||||
代号的组成 |
固体颗粒污染等级由14个等级的数字代号组成,相邻两等级颗粒浓度的递增比为2。其中的颗粒数表示100mL中的颗粒数 |
|||||||||||||||||
标号的规定
|
|
SAE749D污染度等级标准
SAE 749D污染度等级标准 |
||||||||||||||||||
---|---|---|---|---|---|---|---|---|---|---|---|---|---|---|---|---|---|---|
SAE 749D污染度等级是美国汽车工程学会在1963年提出的。它以颗粒浓度为基础,根据100mL油液中在五个尺寸区段内的最大允许颗粒数划分为7个污染度等级 |
||||||||||||||||||
项目 |
内容 |
|||||||||||||||||
代号的组成 |
固体颗粒污染等级由5个等级的数字代号组成,以颗粒浓度为基础。其中的颗粒数表示100mL中的颗粒数 |
|||||||||||||||||
标号的规定
|
|
几种污染度等级对照表
几种污染度等级对照表 |
||||
---|---|---|---|---|
ISO 4406∶1987 |
NAS 1638 |
SAE 749D |
每毫升油液中大于 10μm颗粒数 |
ACFTD质量浓度 /mg·L-1 |
26/23 25/23 23/20 21/18 20/18 |
12
|
|
140000 85000 14000 44500 2400 |
1000
100
|
20/17 20/16 19/16 18/15 17/14 |
11
10 9 8 |
6 5 |
2300 1400 1200 580 280 |
10
|
16/13 15/12 14/12 14/11 13/10 |
7 6
5 4 |
4 3
2 1 |
140 70 40 35 14 |
1
0.1 |
12/9 11/8 10/8 10/7 10/6 |
3 2
1
|
0
|
9 5 3 2.3 1.4 |
0.01 |
9/6 8/5 7/5 6/3 |
0 00
|
|
1.2 0.6 0.3 0.14 |
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