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导航
广告链接
轴的化学热处理方法
轴的化学热处理方法
轴的化学热处理方法 |
||||||
---|---|---|---|---|---|---|
渗入元素 |
工艺方法 |
常用钢材 |
渗层组织 |
渗层深度 /mm |
表面硬度 |
作用与特点 |
C |
渗 碳 |
低碳钢,低碳合金钢 |
淬火后为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
0.3~1.6 (一般为0.8~1.2) |
57~63HRC (一般为58~62) |
渗碳淬火能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能承受重载荷。但处理温度较高,工件变形较大 |
N |
渗 氮 (氮化) |
含铝低和中合金钢,中碳含铬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等 |
合金氮化物+含氮固溶体 |
0.1~0.6 (一般为0.2~0.3) |
700~900 HV |
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抗胶合能力、疲劳强度、耐腐蚀性(不锈钢例外),以及抗回火软化能力。硬度和耐磨性比渗碳者高,费用也较高,但渗氮温度低,工件变形小。但渗氮时间长,渗层脆性较大 |
C,N |
氮碳共渗 |
低、中碳钢,低、中碳合金钢 |
淬火后为碳氮化合物+含氮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
0.25~0.6 (一般为0.3~0.4) |
58~63 HRC |
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共渗温度比渗碳低,工件变形小。要渗层厚时较困难 |
低温氮碳 共 渗 (软氮化) |
碳钢,合金钢,铸铁,不锈钢 |
碳氮化合物+含氮固溶体 |
0.007~0.02 |
50~68 HRC |
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温度低,工作变形小。硬度较一般渗氮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