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行程带式制动器
短行程带式制动器
短行程带式制动器结构
短行程带式制动器结构 |
---|
短行程带式制动器如图1所示,制动带系由两条相同的镶有摩擦材料的钢带组合而成。右端用铰链连接到方柱1上,在弹簧2的作用下它在基架中可水平移动。带的左端用铰链连接到具有共同摆动轴心5的曲杆3和4的杠杆系中。由于弹簧7和拉杆6的作用使3、4两曲杆被拉紧,从而使制动带两端产生张力,使制动器紧闸。电磁铁9的衔铁8装在曲杆3上。松闸时电磁铁通电,衔铁吸近铁芯,曲杆3、4分别绕轴心10和11转动,从而两杆的端部分开,制动带离开制动轮,方柱1也同样退开,于是松闸。随着制动带的磨损,曲杆3、4两端的行程及相应电磁铁的行程都将增大,而电磁铁的曳引力则随之减小。为确定衔铁的工作位置,可调整衔铁和曲杆3的螺钉13。短行程直流电磁铁的行程为2~6mm。衔铁对铁心的正常转角为6°~8°。 图(1)短行程带式制动器 这种类型的带式制动器实际上是两个普通带式制动器的综合。这种制动器多用于重型起重机。 这类制动器的优点: ① 电磁铁行程较小,制动动作快; ② 制动转矩与制动方向无关; ③ 围包角较大(约320°),从而降低带轮之间的压强,相应地延长覆面的使用寿命; ④ 由于包角大和连接带的铰链中具有支点作用,从而使弯曲制动轴力变小,但制动轴未能完全卸载。 带式制动器所有的其他缺点仍然存在,如带绕入端的磨损比绕出端的快2~3倍;很难使制动带均匀地离开制动轮,从而助长增加不均匀的磨损。 另外,这种带式制动器带的张力彼此无关,杠杆系统的结构难于调整制动器使带按计算张力工作。因此,制动带之一可能大大超过计算张力工作。实际使用中由于带的过载以致有被拉断的情况发生。这种制动器的另一缺点是由于力的作用不在中心,使压强局部增加,并增加制动带两端制动覆面的磨损,以致造成它的破坏,这样使其可靠性降低。此外在这种制动器的结构中弹簧作用力的利用不完全,因弹簧作用力Pn与带的张力F1、F2(见表图2)成一角度,F1、F2只是nPn的一部分,所以电磁铁曳引力的利用也不够合理(故电磁铁是根据弹簧力选择),致使机构重量增加。 图(2) |
短行程带式制动器计算
短行程带式制动器计算 |
||||||||||
---|---|---|---|---|---|---|---|---|---|---|
表1 |
||||||||||
项 目 |
计 算 公 式 |
说 明 |
||||||||
力 图 |
|
|
||||||||
垂直力S1,S2(不计自重)/N |
|
以上下曲杆的平衡条件求出S1,S2 Pn——弹簧力,N a、b1、b2、c、d——长度尺寸,m, 见图 Gx——电磁铁衔铁的重力,N |
||||||||
铰链中的垂直力/N |
|
在一般结构中,带的两半的包角α互相相等,角β亦相等 η——制动器杠杆传动效率,取η=0.9~0.95 |
||||||||
带两端张力F1、F2/N |
|
|||||||||
上、下带的制动圆周力Fs、Fx/N |
|
|||||||||
总制动力矩T/N·m |
|
|||||||||
产生制动力矩所必需的弹簧力Pn/N |
|
|||||||||
电磁铁的转矩T/N·m |
T=Pna |
|||||||||
表2 短行程带式制动器的性能(参考) |
||||||||||
制动轮直径 /mm |
制动轮宽度 /mm |
制 动 转 矩 /N·m |
制动器的质量 /kg |
|||||||
磁铁串励使用 |
磁铁分励使用 |
|||||||||
JC15% |
JC25% |
JC40% |
JC25% |
JC40% |
JC100% |
|||||
200 |
85 |
130 |
100 |
70 |
190 |
140 |
80 |
52 |
||
255 |
85 |
390 |
290 |
180 |
380 |
320 |
180 |
62 |
||
355 |
120 |
1230 |
850 |
540 |
1400 |
900 |
550 |
141 |
||
455 |
170 |
1620 |
1170 |
830 |
2250 |
1400 |
1050 |
235 |
||
535 |
190 |
2250 |
1470 |
1120 |
2950 |
2300 |
1450 |
325 |
||
610 |
190 |
3030 |
1980 |
1500 |
4150 |
3050 |
1950 |
365 |
||
760 |
210 |
5200 |
3780 |
3000 |
8850 |
5350 |
390 |
580 |
||
注:摘自原苏联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设计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