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合金牌号的表示方法(摘自GB/T 340-1976)
常用有色金属、合金名称及其汉语拼音字母的代号
常用有色金属和合金元素名称及其代号(GB/T 340—1976) |
||||||||||||||||||||
---|---|---|---|---|---|---|---|---|---|---|---|---|---|---|---|---|---|---|---|---|
名 称 |
黄铜 |
青铜 |
白铜 |
铜 |
铝 |
镁 |
镍 |
钛 |
锌 |
铅 |
||||||||||
化学元素符号 汉语拼音字母代号 |
— H |
— Q |
— B |
Cu T |
Al L |
Mg M |
Ni N |
Ti T |
Zn
|
Pb
|
||||||||||
名 称 |
锡 |
锑 |
金 |
银 |
镉 |
铁 |
锰 |
硅 |
磷 |
铍 |
铬 |
|||||||||
化学元素符号 汉语拼音字母代号 |
Sn
|
Sb
|
Au
|
Ag
|
Cd
|
Fe
|
Mn
|
Si
|
P
|
Be
|
Cr
|
|||||||||
注:T代表铜和钛,但在牌号表示中会有区别,见表有色金属和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 |
名称 | 铜 | 铝 | 镁 | 镍 | 黄铜 | 青铜 | 白铜 | 钛及钛合 | 黄铜 | 青铜 | 白铜 | 钛及钛合 |
---|---|---|---|---|---|---|---|---|---|---|---|---|
采用代号 | T | L | M | N | H | Q | B | T,TA、TB、TC | H | Q | B | T,TA、TB、TC |
专用有色金属、合金名称及其汉语拼音字母的代号
①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按GB/T 16474-1996标准执行。
名称 | 汉字 | 汉语拼音 | 采用代号 | 字体 |
---|---|---|---|---|
锻铝 | 铝、锻 | luduan | LD① | 大写 |
防锈铝 | 铝、防 | lufang | LF① | 大写 |
硬铝 | 铝、硬 | luying | Ly① | 大写 |
超硬铝 | 铝、超 | luchao | LC① | 大写 |
特殊铝 | 铝、特 | lute | LT① | 大写 |
硬钎焊铝 | 铝、钎 | luqian | LQ① | 大写 |
无氧铜 | 铜、无 | tongwu | TW① | 大写 |
金属粉末 | 粉 | fen | F | 大写 |
喷铝粉 | 粉、铝、喷 | fenlupen | FLP | 大写 |
涂料铝粉 | 粉、铝、涂 | fenlutu | FLT | 大写 |
细铝粉 | 粉、铝、细 | fenluxi | FLX | 大写 |
炼钢、化工用铝粉 | 粉、铝、钢 | fenlugang | FLG | 大写 |
镁粉 | 粉、镁 | fenmei | FM | 大写 |
铝镁粉 | 粉、铝、镁 | fenlumei | FLM | 大写 |
镁合金(变形加工用) | 镁、变 | meibian | MB | 大写 |
焊料合金 | 焊、料 | hanliao | Hl | H大写,I小写 |
阳极镍 | 镍、阳 | nieyang | NY | 大写 |
电池锌板 | 锌、电 | xindian | XD | 大写 |
印刷合金 | 印 | yin | I | 大写 |
印刷锌板 | 锌、印 | xinyin | XI | 大写 |
稀土 | 稀土 | xitu | RE | 大写 |
钨钴硬质合金 | 硬、钴 | yinggu | YG | 大写 |
钨钛钴硬质合金 | 硬、钛 | yingtai | YT | 大写 |
铸造碳化钨 | 硬、铸 | yingzhu | YZ | 大写 |
碳化钛一(铁)镍钼硬质合金 | 硬、镍 | yingnie | YN | 大写 |
多用途(万能)硬质合金 | 硬、万 | yingwan | YW | 大写 |
钢结硬质合金 | 硬、结 | yingjie | YJ | 大写 |
专用合金名称及其代号(GB/T 340—1976) |
||||||||||||
---|---|---|---|---|---|---|---|---|---|---|---|---|
名称 |
防锈铝 |
锻铝 |
硬铝 |
超硬铝 |
特殊铝 |
无氧铜 |
稀土 |
硬质合金 |
铸造碳 化钨 |
多用途 硬质合金 |
钢结硬 质合金 |
|
钨钴 |
钨钛钴 |
|||||||||||
代号 |
LF |
LD |
LY |
LC |
LT |
TU |
RE |
YG |
YT |
YZ |
YW |
YE |
名称 |
铸造 合金 |
变形镁 合金 |
焊料 合金 |
印刷 合金 |
轴承 合金 |
阳极镍 |
金属 粉末 |
喷铝粉 |
涂料 铝粉 |
细铝粉 |
镁粉 |
铝镁粉 |
代号 |
Z |
MB |
HI |
I |
Ch |
NY |
F |
FLP |
FLU |
FLX |
FM |
FLM |
注:变形铝及铝合金的代号已有变动,参见GB/T 3190—1996。 |
有色金属产品状态代号
名称 | 采用代号 |
---|---|
热加工(如热轧、热挤) | R |
退火 | M |
淬火 | C |
淬火后冷轧(冷作硬化) | CY |
淬火(自然时效) | CZ |
淬火(人工时效) | CS |
硬 | Y |
3/4硬、1/2硬 | Y1,Y2 |
1/3硬 | Y3 |
1/4硬 | Y4 |
特硬 | T |
有色金属和合金加工产品的状态名称和代号
有色金属和合金加工产品的状态名称和代号(GB/T 340—1976) |
|||
---|---|---|---|
名 称 |
代号 |
名 称 |
代号 |
退火 |
M |
优质表面 |
O |
淬火 |
C |
优质表面(退火) |
MO |
淬火后冷轧(冷作硬化) |
CY |
加厚包铝的 |
J |
淬火(自然时效) |
CZ |
不包铝的 |
B |
淬火(人工时效) |
CS |
不包铝(热轧) |
BR |
硬 |
Y |
不包铝(退火) |
BM |
3/4硬、1/2硬 |
Y1、Y2 |
不包铝(淬火、冷作硬化) |
BCY |
1/3硬、1/4硬 |
Y3、Y4 |
不包铝(淬火、表面优质) |
BCO |
特硬 |
T |
不包铝(淬火、冷作硬化、表面优质) |
BCYO |
热轧、热挤 |
R |
淬火、自然时效、冷作硬化并优质表面 |
CZYO |
注:变形铝及铝合金的代号已有变动,参见GB/T 16475—1996(表变形铝及铝合金产品基础状态、T细分状态代号及新旧代号对照)。 |
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的牌号表示方法
①摘自GB/T6474-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法。
分类 | 牌号举例 | 牌号表示方法说明 | |
---|---|---|---|
名称 | 牌号 | ||
1.铜及铜合金 | 纯铜 |
T1 T2-M TU1 |
Q Al 10 - 3 - 1.5 M Q:分类代号:T--纯铜,TU--无氧铜,TK--真空铜,H--黄铜,Q--青铜,B--白铜 Al:主添加元素符号:纯铜、一般黄铜、白铜不标,三元以上黄铜、白铜为第二主添加元索,(第一主添加元素分别为Zn、Ni,青铜为第一主添加元素 10:主添加元素(以百分数表示):纯铜中为金属顺序号,黄铜中为铜含量(Zn为余数),白铜为Ni或(Ni+Co)含量,青铜为第一主添加元素含量 1.5:添加元素量:纯铜、一般黄铜、白铜无此数字,三元以上黄铜、白铜为第二添加元素合金,青铜为第二主添加元素含量 M:状态:符号含义见上表 |
黄铜 |
H62 HSn90-1 |
||
青铜 |
QSn4-3 QSn4-4-2.5 QAl10-3-1.5 |
||
白铜 |
B25 BMn3-12 |
||
2.铝①及铝合金 | 纯铝 | 1A99 |
1 A 99 1:组别与牌号的对应关系,如下: 纯铝(铝含量不小于99.00%)——1××× 以铜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2××× 以锰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3××× 以硅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4××× 以镁为主要台金元索的铝合金——5××× 以镁和硅为主要合金元素并以Mg2Si相为强化相的铝合金——6××× 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7××× 以其他合金元素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铝合金——8××× 备用合金组——9××× A:A,表示原始纯铝;B~Y的其他英文字母——表示铝合金的改型情况 99:1×××系列(纯铝)——表示最低铝百分含量; 2×××~8×××系列——用来区分同一组中不同的铝合金 |
铝合金 |
2A50 3A21 |
||
3.钛及钛合金 |
TAl-M,TA4 TB2 TC1,TC4 TC9 |
TA 1 - M TA:分类代号:表示金属或合金组织类型,TA——α型Ti及合金;TB——β型Ti及合金;TC——(α+β)型Ti合金 1:顺序号:金属或合金的顺序号 M:状态:符号含义见上表 |
|
4.镁合金 |
MB1 MB8-M |
MB 8 - M MB:分类代号:M——纯镁;MB——变型镁合金 8:顺序号:金属或合金的顺序号 M:状态:符号含义见上表 |
|
5.镍及镍合金 |
N4NY1 NSi0.19 NMn2-2-1 NCu28-2.5-1.5 NCr10 |
N Cu - 28 - 2.5 1.5 M N:分类代号:N——纯镍或镍合金;NY——阳极镍 Cu:主添加元素:用国际化学符号表示 28:纯镍中为顺序号;否则为百分数表示主添加元素含量 2.5:添加元素含量:以百分数表示 M:状态:符号含义见上表 |
|
6.专用合金 | 焊料 |
HICuZn64 HISnPb39 |
HI Ag Cu 20 – 15 HI:分类代号:HI——焊料合金;I——印刷合金;Ch——轴承合金;YG——钨钴合金;YT——钨钛合金;YZ——铸造碳化钨;F——金属粉末;FLP——喷铝粉;FLX——细铝粉;FLM——铝镁粉;FM——纯镁粉 Ag:第一基元素: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Cu:第二基元素: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20:含量或等级数:合金中第二元素含量,以百分数表示;硬质合金中决定其特性的主元素成分;金属粉末中纯度等级 15:含量或规格:合金中其他添加元素的含量,以百分数表示;金属粉末之粒度规格 |
印刷合金 | IPbSP14-4 | ||
轴承合金 |
ChSnSb8-4 ChPbSb2-0.2-0.15 |
||
硬质合金 |
YG6 YT5 YZ2 |
||
喷铝粉 |
FLP2 FLXI FMI |
有色金属和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
有色金属和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GB/T 340—1976) |
||||
---|---|---|---|---|
类 别 |
有色金属 及其合金 名称 |
牌 号 举 例 |
牌 号 表 示 方 法 说 明 |
|
代 号 |
牌 号 |
|||
纯金属冶炼产品 |
铜铝钛 |
Cu-1 Al-1 HTi-1 |
一号铜 一号铝 一号海绵钛 |
纯金属的冶炼产品,均用化学元素符号结合顺序号或表示主成分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和顺序号(或数字)中间划一横线。工业纯度金属,纯度随顺序号增加而降低,海绵状金属在元素符号前冠以“H” |
纯金属加工产品 |
铜铝锌铅钛 |
T1、T2 L1、L2 Zn1、Zn2 Pb4、Pb5 TA1 |
一号铜、二号铜 一号工业纯铝、二号工业纯铝 一号锌、二号锌 四号铅、五号铅 一号α型钛 |
(1)铜(T)、镍(N)、铝(L)的纯金属加工产品分别用括号内的汉语拼音字母加顺序号表示 (2)其余纯金属加工产品均用化学元素符号加顺序号表示(如锌Zn、铅Pb) (3)钛用“T”加表示金属组织类型的字母及顺序号表示 |
合金加工产品 |
黄铜 |
H62、H68 HPb74-3 HSn62-1 HFe58-1-1 |
62黄铜、68黄铜 74-3铅黄铜 62-1锡黄铜 58-1-1铁黄铜 |
黄铜用汉语拼音字母“H”加基元素铜的含量表示;三元以上的黄铜用汉语拼音字母“H”加第二个主添加元素符号及除锌以外的成分数字组表示(百分之几) |
青铜 |
QSn4-3 QAl9-4 QSi1-3 |
4-3锡青铜 9-4铝青铜 1-3硅青铜 |
青铜用汉语拼音字母“Q”加第一个主添加元素符号及除基元素铜外的成分数字组表示(百分之几) |
|
白铜 |
B16 BMn3-12 BZn15-20 |
16白铜 3-12锰白铜 15-20锌白铜 |
白铜用汉语拼音字母“B”加含镍量表示;三元以上的白铜用汉语拼音字母“B”加第二个主添加元素符号及除基元素铜外的成分数字组表示(百分之几) |
|
镍合金 |
NCr9 NMg0.1 |
9镍铬合金 0.1镍镁合金 |
镍合金用汉语拼音字母“N”加第一个主添加元素符号及除基元素镍外的成分数字组表示(百分之几) |
|
铝合金 镁合金 |
LF1、LF2 MB1、MB2 |
一号防锈铝、二号防锈铝 一号镁合金,二号镁合金 |
铝及镁合金是用汉语拼音字母加顺序号表示 |
|
钛合金 |
TA5 TC4 |
五号α型钛合金 四号α+β型钛合金 |
钛合金用“T”加表示合金组织类型的字母及顺序号表示 |
|
其他合金 |
PbSb2 ZnAl10-2 CuSi25 |
2铅锑合金 10-2锌铝合金 25铜硅中间合金 |
铅、锡、贵金属、稀有金属等合金用基元素符号加第一个主添加元素符号及除基元素外的成分数字组表示(百分之几) |
|
专用合金 |
轴承合金 (Ch) 焊料合金 (HI) 印刷合金 (I) 硬质合金 |
ChSnSb11-6 ChPbSbSn0.25 HICuZn64 HIAgCu20-15 IPbSb14-4 YG5 |
11-6锡锑轴承合金 0.25铅锑轴承合金 64铜锌焊料 20-15银铜焊料 14-4铅锑印刷合金 钨钻5硬质合金 |
带汉语拼音字母的专用合金,其表示方法是汉语拼音字母加二个基元素符号及除第一个基元素外的成分数字组。但硬质合金例外,系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加一决定合金特性的主元素(或化合物)成分数字(或顺序号)表示 |
铸造合金 (Z) |
ZHPb59-1 ZQSn6-6-3 ZQAl10-3-1.5 ZL102 ZL202 ZL301 ZL401 |
59-1铸铅黄铜 6-6-3铸锡青铜 10-3-1.5铸铝青铜 二号铝硅合金 二号铝铜合金 一号铝镁合金 一号铝锌合金 |
铸造合金(铝除外)的表示方法除相应按上列标记规定表示外,并在代号前冠以汉语拼音字母“Z”;铸铝合金用ZL表示,后边三位数中的第一位数表示类别,第二、三位数为顺序号 |
|
有色金属及合金产品状态代号表示方法 |
LF1-M QBe2-Y带 |
一号防锈铝退火状态 二号铍青铜硬带 |
产品状态代号的表示方法:将表有色金属和合金加工产品的状态名称和代号规定的汉语拼音字母(如退火-M,硬-Y)加于产品代号之后,并于中间划一横线 |
|
注:变形铝及铝合金的牌号已有变化,参见GB/T 3190—1996(表变形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成分、表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力学性能和表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的室温纵向力学性能)。 |
有色金属产品状态、特性代号组合举例
名称 | 采用代号 |
---|---|
不包铝(热轧) | BR |
不包铝(退火) | BM |
不包铝(淬火、冷作硬化) | BCY |
不包铝(淬火、优质表面) | BCO |
不包铝(淬火、冷作硬化、优质表面) | BCYO |
优质表面(退火) | MO |
优质表面淬火、自然时效 | CZO |
优质表面淬火、人工时效 | CSO |
淬火后冷轧、人工时效 | CYS |
热加工、人工时效 | RS |
淬火、自然时效、冷作硬化、优质表面 | CZYO |
有色金属产品特性代号
名称 | 采用代号 |
---|---|
优质表面 | O |
涂漆蒙皮板 | Q |
加厚包铝的 | J |
不包铝的 | B |
硬质合金,表面涂层 | U |
硬质合金,添加碳化钽 | A |
硬质合金,添加碳化铌 | N |
硬质合金,细颗粒 | X |
硬质合金,粗颗粒 | C |
硬质合金,超细颗粒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