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导航
            
            广告链接
            
                
                
                
                
                
            
        
        在工作图上应标明的热处理要求
| 方法 | 一般零件 | 重要零件 | ||||
|---|---|---|---|---|---|---|
| 普通热处理 | 
                        1)热处理方法 2)硬度:标注波动范围一般为HRC在5个单位左右;HB在30~40个单位左右  | 
                    
                        1)热处理方法 2)零件不同部位的硬度 3)必要时提出零件不同部位的金相组织要求  | 
                ||||
| 表 面 淬 火 | 
                        1)热处理方法 2)硬度 3)淬火区域  | 
                    
                        1)热处理方法,必须时提出预先热处理要求 2)表面淬火硬度、心部硬度 3)淬硬层深度 4)表面淬火区域 5)必要时提出变形要求  | 
                ||||
| 渗碳 | 
                        1)热处理方法 2)硬度 3)渗层深度:目前工厂多用下述方法确定  | 
                    
                        1)热处理方法 2)淬火、回火后表面硬度、心部硬度 3)渗碳层深度 4)渗碳区域 5)必要时提出渗碳层含碳量,一般在下述范围  | 
                ||||
| 使用场合 | 深度 | 状 态 | 含碳量/% | |||
| 碳素渗碳钢 | 由表面至过渡层1/2处 | 表面过共析区 | 共析区 | 亚共析(过渡)区 | ||
| 含铬渗碳钢 | 由表面至过渡层2/3处 | 炉冷 | 0.9~1.2 | 0.7~0.9 | <0.7 | |
| 合金渗碳钢汽车齿轮 | 过共析、共析、过渡区总和 | 空冷 | 1.0~1.2 | 0.6~1.0 | <0.6 | |
| 4)渗碳区域 | 6)必要时提出心部金相组织要求 | |||||
| 氮 化 | 
                        1)热处理方法 2)表面和心部硬度(表面硬度用HV或HRA测定) 3)氮化层深度(一般应≤0.6mm) 4)氮化区域  | 
                    
                        1)热处理方法 2)除一般零件几项要求外,还需提出心部力学性能 3)必要时还要提出金相组织及对渗氮层脆性要求(直接用维氏硬度计压头的压痕形状来评定)  | 
                ||||
| 碳氮 共渗 | 
                        1)中温碳氮共渗与渗碳同 2)低温碳氮共渗与氮化同  | 
                    
                        1)中温碳氮共渗与渗碳同 2)低温碳氮共渗与氮化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