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方法与金属的可锻性

金属材料的可锻性

锻造方法与金属的可锻性分页导航
本页导航 广告链接

金属材料的可锻性

常用金属材料热锻时的成形特性

注:ωc为碳的质量分数元素。

序号 材料类别 热锻工艺特性 对锻件形状的
1 ωc≤0.65%的碳素钢及低合金结构钢 塑性高,变形抗力比较低,锻造温度范围宽 锻件形状可复杂,可以锻出较高的筋、较薄的腹板和较小的圆角半径
2 ωc>0.65%的碳素钢,中合金的高强度钢、工具模具钢、轴承钢,以及铁素体或马氏体不锈钢等 有良好塑性,但变形抗力大,锻造温度范围比较窄 锻件形状尽量简化,最好不带薄的腹板、高的筋,锻件的余量、圆角半径、公差等应加大
3 高合金钢(合金的质量分数高于20%)和高温合金、莱氏体钢等 塑性低,变形抗力很大,锻造温度范围窄,锻件对晶粒度或碳化物大小分布等项指标要求高 用一般锻造工艺时,锻件形状要简化,截面尺寸变化要小;最好采用挤压、多向模锻等提高塑性的工艺方法,锻压速度要合适
4 铝合金 大多数具有高塑性,变形抗力低,仅为碳钢的1/2左右,变形温度为350~500℃ 与序号1相近
5 镁合金 大多数具有良好塑性,变形抗力低,变形温度在500℃以下,希望在速度较低的液压机和压力机上加工 与序号1相近
6 钛合金 大多数具有高塑性,变形抗力比较大,锻造温度范围比较窄 与序号1、2相近;由于热导率低,锻件截面要求均匀,以减少内应力
7 铜及铜合金 绝大部分塑性高,变形抗力较低,变形温度低于950℃,但锻造温度范围窄,工序要求少(因温度容易下降),除青铜和高锌黄铜外,其余希望在速度较高的设备上锻造 可获得复杂形状的锻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