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导航
广告链接
淬火与回火
淬火与回火

淬火的分类及特点
表 2-6-4
类别 | 工艺过程 | 特点 | 应用范围 |
---|---|---|---|
等 温 淬 火 | 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浸入一种温度稍高于Ms点的盐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的时间,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后在空气中冷却 |
与其他淬火比 1.淬火后得到下贝氏体组织,在相同硬度情况下强度和冲击韧度高 2.一般工件淬火后可以不经回火直接使用,所以也无回火脆性问题,对于要求性能较高的工件,仍需回火 3.下贝氏体质量体积比马氏体小,减小了内应力与变形、开裂 |
1.由于变形很小,因而很适合于处理一些精密的结构零件,如冷冲模、轴承、精密齿轮等 2.由于组织结构均匀,内应力很小,显微和超显微裂纹产生的可能性小,因而用于处理各种弹簧,可以大大提高其疲劳抗力 3.特别对于有显著的第一类回火脆性的钢,等温淬火优越性更大 4.受等温槽冷却速度限制,工件尺寸不能过大 5.球墨铸铁件也常用等温淬火以获得高的综合力学性能,一般合金球铁零件等温淬火有效厚度可达100mm或更高 |
单液淬火 | 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浸入一种淬火介质中,直到工件冷至室温为止 | 此法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易使工件产生较大内应力,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 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工件,对于碳钢工件,直径大于5mm的在水中冷却,直径小于5mm的可以在油中冷却,合金钢工件大都在油中冷却 |
双液淬火 | 加热后的工件先放在水中淬火,冷却至接近Ms点(300~200℃)时,从水中取出立即转到油中(或甚至放在空气中)冷却 | 利用冷却速度不同的两种介质,先快冷躲过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区间(650~550℃),至接近发生马氏体转变(钢在发生体积变化)时再缓冷,以减小内应力和变形开裂倾向 | 主要适用于碳钢制成的中型零件和由合金钢制成的大型零件 |
分级淬火 | 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保温后,取出置于温度略高(也可稍低)于Ms点的淬火冷却剂(盐浴或碱浴)中停留一定时间,待表里温度基本一致时,再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 |
1.减小了表里温差,降低了热应力 2.马氏体转变主要是在空气中进行,降低了组织应力,所以工件的变形与开裂倾向小 3.便于热校直 4.比双液淬火容易操作 |
此法多用于形状复杂、小尺寸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如各种刀具。对于淬透性较低的碳素钢工件,其直径或厚度应小于10mm |
喷雾淬火 | 工件加热到淬火温度后,将压缩空气通过喷嘴使冷却水雾化后喷到工件上进行冷却 | 可通过调节水及空气的流量来任意调节冷却速度,在高温区实现快冷,在低温区实现缓冷。可用喷嘴数量、水量实现工件均匀冷却 | 对于大型复杂工件或重要轴类零件(如汽轮发电机的轴),可使其旋转以实现均匀性冷却 |
回火、调质、时效与冷处理工艺
表 2-6-5
类别 | 工艺过程 | 特点 | 应用范围 | |
---|---|---|---|---|
回 火 | 低 温 回 火 | 回火温度为150~250℃ | 回火后获得回火马氏体组织,但内应力消除不彻底,故应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 目的是降低内应力和脆性,而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主要用于各种工具、模具、滚动轴承和渗碳或表面淬火的零件等 |
中 温 回 火 | 回火温度为350~450℃左右 | 回火后获得托氏体组织,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回火,必须快冷,以避免第二类回火脆性 | 目的在于保持一定韧性的条件下提高弹性和屈服强度,故主要用于各种弹簧、锻模、冲击工具及某些要求强度的零件,如刀杆等 | |
高 温 回 火 | 回火温度为500~680℃,回火后获得索氏体组织。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可获得强度、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并可使某些具有二次硬化作用的高合金钢(如高速钢)二次硬化,其缺点是工艺较复杂,在提高塑性、韧性同时,强度、硬度有所降低 | 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较为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等。不但可作为这些重要零件的最终热处理,而且还常可作为某些精密零件如丝杠等的预先热处理,以减小最终热处理中的变形,并为获得较好的最终性能提供组织基础 | ||
调质 | ||||
时 效 处 理 | 高 温 时 效 | 加热略低于高温回火的温度,保温后缓冷到300℃以下出炉 | 时效与回火有类似的作用,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效果也很好,但是耗费时间太长 |
时效的目的是使淬火后的工件进一步消除内应力,稳定工件尺寸 常用来处理要求形状不再发生变形的精密工件,例如精密轴承、精密丝杠、床身、箱体等 低温时效实际就是低温补充回火 |
低 温 时 效 | 将工件加热到100~150℃,保温较长时间(约5~20h) | |||
冷 处 理 | 将淬火后的工件,在零度以下的低温介质中继续冷却到零下80℃待工件截面冷到温度均匀一致后,取出空冷 | 可使残余奥氏体全部或大部分转变为马氏体。因此,不仅提高了工件硬度、抗拉强度,还可以稳定工件尺寸 | 主要适用于合金钢制成的精密刀具、量具和精密零件,如量块、量规、铰刀、样板、高精度的丝杠、齿轮等。还可以使磁钢更好地保持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