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的要求

简化铸造工艺

铸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的要求分页导航
本页导航 广告链接

简化铸造工艺

便于制模

注 意 事 项 图 例 说 明
改 进 前 改 进 后
外形力求简单 A、B为弧面时,制模、制芯困难,应改为平面
尽量减少凹凸部分
分型面力求简单 分型面形状力求简单,尽量设计在同一平面内

便于清砂

注 意 事 项 图 例 说 明
改 进 前 改 进 后
留有足够清理空间 狭长内腔不便制芯和清铲,应尽可能避免
在保证刚性的前提下,可加大清铲窗孔,以便于清砂及破出芯骨

便于合箱

注 意 事 项 图 例 说明
改 进 前 改 进 后
下芯和排气方便 有利于型芯的固定和排气
尽量避免采用悬臂芯,可连通中间部分;若使用要求不允许此部分结构改变,则可设工艺孔,加强型芯的固定和排气
改进后,减少型芯,不用芯撑
改进后,避免采用吊芯,不用芯撑
改进前,下芯十分不便,需先放入中间芯,放芯撑固定后,再从侧面放入两边型芯,芯头处需用干砂填实;改进后,两边型芯可先放入,不妨碍中间型芯的安放
减少砂箱体积 缩小铸件的轮廓尺寸,可减小砂箱体积,降低造型费用

便于造型

注意事项 图 例 说明
改 进 前 改 进 后
分型面应是平面 铸件外形应使分型方便,如三通管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各管口截面最好在一个平面上
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 分型面应尽量少,改进后,三箱造型变为两箱造型
应有结构斜度 在起模方向留有结构斜度(包括内腔)
使活块容易取出 A>B,将C部做成斜面时,活块容易取出
减少活块数量 铸件外壁的局部凸台应连成一片
加强肋应合理布置
去掉凸台后减少活块造模,较适于机器造型
为避免采用活块,可将凸台加长,引伸至分型面。如加工方便,也可不设凸台,采取锪平措施
增加砂型强度 改进后,将小头法兰改成内法兰,大头法兰改成外法兰。为保证其强度,法兰厚度应稍增大
离平面很近或相切的圆凸台砂型不牢
圆凸台侧壁的沟缝处易掉砂,可改为机械加工平面
相距很近的凸台,可将其连接起来
便于取模 可作垂直于分型面的平行线来检验,阴影部分不能取模
避免使造模、取模产生困难的死角和内凹
采用组合铸件 对于大型复杂件,在不影响其精度、强度及刚度要求的情况下,为使铸件的结构简单,可考虑分成几个铸件组成。如床身由整体改为分铸、螺栓联接;鼓轮型铸钢件的法兰改成焊接组合

便于制芯

注意事项 图 例 说明
改 进 前 改 进 后
简化内腔,少用型芯 铸件内腔形状应尽量简单,减少型芯,并简化芯盒结构
将箱形结构改为肋骨形结构,可省去型芯,但强度和刚性比箱形结构差
尽可能将内腔做成开式的,可不需型芯
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采用对称结构,可减少制造木模和型芯的工作量
内腔的狭长肋,需要狭长沟缝的型芯,不易刷上涂料,应尽可能避免
便于型芯固定 设置固定型芯的专用工艺窗孔
铸件改为组合结构后,使型芯形状简单、固定稳固,易保证铸件的壁厚